AutoCAD 3DMAX C语言 Pro/E UG JAVA编程 PHP编程 Maya动画 Matlab应用 Android
Photoshop Word Excel flash VB编程 VC编程 Coreldraw SolidWorks A Designer Unity3D
 首页 > 学习方法 > 高三 > 高三地理

地理高中难点详解

51自学网 http://www.51zixue.net

  复习地理要学会钻研,剖析难点会对这个学科更有理解。下面是51自学小编为您带来的地理高中难点详解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  地理高中难点详解(一)

  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夏半年的天气过程的发展起主导作用,其高度可延伸至平流层。在整个对流层的同一高度上,中心温度比四周高,是一个常年存在的、深厚的暖性反气旋。在地面上,闭合等压线的形状东西扁长,范围非常大,尤其是在夏季,几乎占整个北半球的1/4。其强度和中心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。冬季范围较小,强度较弱,中心平均气压为1020百帕左右,中心位置在夏威夷群岛附近,其西部高压脊很少深入至中国沿海地区;夏季高压强度增加,中心气压值平均值可达1025百帕以上,中心位置约在西经1500、北纬360处,高压范围较大,其西部脊线可伸至我国沿海地区。

  太平洋高压脊的活动,与我国降水的关系十分密切。它送出的暖气团,与中高纬大陆的冷气团相遇,形成锋面,形成大量降水。随着太平洋高压脊线的南北进退,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也随之移动。6月以前对流层中、下层副热带高压西部脊线,在北纬200以南活动,雨带徘徊在长江以南地区;6月中旬,脊线突然北跳至北纬250附近,雨带则徘徊在江淮流域,形成准静止锋与梅雨天气;7月中旬,脊线第二次北跳,维持在北纬300附近,雨带就北移至华北;9月以后脊线南撤,雨带又复南移;10月中旬以后,脊线又回复至6月以前的位置。

  在夏季,我国南方各省、自治区都可以受到太平洋高压西部脊线的直接控制,处于它的西南部,所以一般吹东南风。虽然东南风带来海上暖湿空气,但是在下沉气流作用下,气层比较稳定,白天没有云雨产生,天气极为闷热。如其持续时间较长,常常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。

  地理高中难点详解(二)

 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偏重自然地理,难点较多,而且综合性较强,要想从根本上理解这些问题,必须有一些跨学科知识的储备,本人就高中地理中几个常见难点,做一些解读,希望对广大一线高中地理教师有一些帮助和启示。具体问题如下: 实际的晨昏线是否是一个大圆?

  从理论上来讲,晨昏线把地球平分成两个半球,应该是个大圆。但实际上,因为包围地球的大气又散射折光的作用,使得地平面以下34`光线,能折射到地平面上来。这样,当清晨太阳在地平线以下34`处时,在地平面上已经可以看到散射折射光;同理,当傍晚太阳已处于地平以下34`时,在地平面上还能看见它。因此昼半球比夜半球大。

  另外,从地球上看,太阳是一个圆面,而非一个光点,它具有16`的视半径,这样使白天延长。所以昼半球向四面八方扩大50`(34`+16`),而夜半球却缩小50`(34`+16`)。因此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是一样大,晨昏线也并非真正的大圆。在春、秋分两天,全球昼夜也不是真正等分。这两天的白天时间为12时8分钟,黑夜时间为11时52分。但是在教学上,为简便起见,我们仍可把晨昏线看成大圆,把昼夜半球看成一样大小。

  1月份地球在近日点,为什么北半球处于冬季?

  按理说,1月份地球在近日点,接受太阳光热最多,应该是夏季,为什么北半球正处冬

  季呢?地球上的季节变化确实会受到全球因素,即地球所得太阳热能总量的影响:距太阳较近的半年,地球获得总热量较多,反之距太阳较远的半年,地球获得总热量较少。但是这个因素是次要的,因为日地距离仅变化于远日15210万千米与近日14710万千米之间,即100:97。使全球所得太阳热能总量的极大值和极小值比为972:1002,即:93:100,全年差值较小,仅为7%。

  而地球上季节变化的半球性因素是主导的,因为地球总是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,太阳直射点全年往返于南北回归线之间,太阳直射点移至北半球时,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比南半球大,白昼较南半球长,太阳热量分配此时侧重于北半球,北半球是夏半年,而南半球是冬半年,反之北半球是冬半年,南半球是夏半年。南北半球各自所得的太阳热能,就其对全球总量所占百分比来说,变化于70%与30%之间,即:100:43,其差值较大,达57%。

  所以1月初的地球虽然处在近日点附近,但这时的太阳热能有70%分配给南半球,只有30%分配给北半球,而近日点和远日点时地面受热差值比这小得多。所以这时南半球是夏季,北半球为冬季。

  在7月份,太阳热能只有70%分给北半球,扣去远日点受热差值,北半球实际获得70%×93%=65.1%的太阳热能,南半球实得27.9%,因此北半球为夏季,南半球为冬季。

  地理高中难点详解(三)

  关于地球自转偏向力的问题,中学阶段老师只是仅强调对于其偏转方向的记忆,即: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,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,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。但是为什么存在偏向,为什么有这个力的存在,却很少有人说得清楚。其实道理也并不复杂。

  基于对高中物理中的惯性定律的正确理解,理解地球自转偏向力绝非难事。牛顿的惯性定律是这样说的:由于惯性,任何水平运动的物体总要力图保持它原来的方向和速度。地球上的人是基于经纬网来定位的,经线表示正南和正北方向,纬线表示正东和正西方向。假设北半球有一物体起始由A1向B1运动,即向正北方向运动,亦即沿着经线方向运动。由于惯性,物体始终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,所以A1B1始终要和A2B2保持平行,但是经线之间并不平行,而是越向极点,间距越小,而我们以经线来确定正南正北方向,所以看起来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了偏向,北半球向右偏转,纬度越大偏角越大,同理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。赤道上经线之间相互平行,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和经线走向保持一致,所以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会发生偏转。那地球自转偏向力是如何产生的呢?其实这个力并非真实存在的力,而是一个假想的力。什么样的力不改变速度大小,只改变速度的方向?这个力必须满足在沿速度方向正交分解没有分力,不提供这个方向的加速度。所以这个力的方向必须垂直速度的方向,只起改变方向的作用,不改变速度大小。水平运动的物体纬度越高,偏向越大,我们可以认为纬度越高,地球自转偏向力越大,同时画北半球地球自转偏向力时应该垂直于速度方向画在右侧,同理南半球画在左侧。


 
上一篇:地理高中文科答题模板  下一篇:地理高中论文关于科学发展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