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utoCAD 3DMAX C语言 Pro/E UG JAVA编程 PHP编程 Maya动画 Matlab应用 Android
Photoshop Word Excel flash VB编程 VC编程 Coreldraw SolidWorks A Designer Unity3D
 首页 > 学习方法 > 高三 > 高三地理

地理高考高频考点

51自学网 http://www.51zixue.net

  考点是高考生在冲刺阶段所需要注重攻克的重点。下面是51自学小编为您带来的地理高考高频考点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  地理高考高频考点:洋流的分布规律

    1、按成因:

  风海流:形成动力为大气运动,规模很大。例如:西风漂流、信风带内的洋流。

  密度流:由密度差异引起,多出现在封闭海域与外洋之间。例如: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、红海与印度洋之间。

  补偿流:分为水平流和垂直流,多在大洋两岸。例如:赤道逆流、秘鲁寒流。

  2、按性质:

  暖流: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,多由低纬流向高纬或为下降流。典型的有:日本暖流、墨西哥湾暖流。

  寒流: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,多由高纬流向低纬或为上升流。典型的有:千岛寒流、拉布拉多寒流。

  3、按地理位置:

  赤道流:分布于赤道附近海区。例如:南北赤道暖流、赤道逆流。

  大洋流:分布于大洋中心,这种洋流类型较多。

  极地流:分布于极地海域。例如:南极绕极流。

  沿岸流:分布于沿海海域,受陆地影响大。例如:我国的沿岸流。

  影响洋流分布的因素:

  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,海水在盛行风的吹拂下,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,因此洋流的流向和分布与地面风带模式及其分布有着密切关系。

  除了盛行风以外,还有海陆分布、地转偏向力等因素,它们共同作用,形成了实际的大洋洋流分布。

  4.洋流的分布规律:

  规律一:

  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(中低纬度),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(30°)为中心的大洋环流,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,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。

  规律二:

  在中高纬度海区,形成了以60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,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。

  规律三:

  在南极大陆的周围,陆地小,海面广阔。南纬40°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,形成西风漂流(寒流)。

  规律四:

  北印度洋海区,受季风影响,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;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。

  5.重要的洋流:

  ①太平洋:北太平洋暖流、日本暖流(黑潮)、千岛寒流(亲潮)、加利福尼亚寒流、秘鲁寒流、东澳大利亚暖流。

  ②大西洋:北大西洋暖流、墨西哥湾暖流、拉布拉多寒流、本格拉寒流、加那利寒流、巴西暖流。

  ③印度洋:西澳大利亚寒流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。

  ④环球:西风漂流(寒流)。

  地理高考高频考点:影响因素

  影响气温的因素

  1.纬度(决定因素):影响太阳高度、昼长、太阳辐射量、气温日较差,年较差(低纬度地区气温日、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)

  2.地形(高度、地势):阴坡、阳坡,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、平原、谷地、盆地(如: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,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,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、年较差小等)

  3.海陆位置: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

  4.洋流(暖流:增温增湿;寒流:降温减湿)

  5.天气状况(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、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)

  6.下垫面:地面反射率(冰雪反射率大,气温低);绿地气温日、年较差小于裸地

  7.人类活动:热岛效应、温室效应等

  影响降水的因素:

  1.气候:大气环流(气压带、风带、季风)

  2.地形:迎风坡、背风坡

  3.地势(海拔高度):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

  4.海陆位置(距海远近)

  5.洋流(暖流:增温增湿;寒流:降温减湿)

  6.下垫面:湖泊、河流、植被覆盖状况 7.人类活动;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

  地理高考高频考点:河流

 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:

  1.流量:大小、季节变化、有无断流(取决于降水特征、雨水补给、河流面积大小)

  2.含沙量: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

  3.结冰期:有无、长短

  4.水位:高低、变化特征(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、水利工程、湖泊调蓄作用)

  5.水能:与地形(河流落差大小,流速快慢)、气候(降水量的多少,径流量的大小,蒸发量的大小)有关

 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:

  1.长度

  2.流向

  3.流域面积大小

  4.落差大小(水能)

  5.河道曲直情况

  6.支流多少

  7.河流支流排列形状(扇形、树枝状)

  地理高考高频考点: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

  (1)看数值

  ①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,要么相等,要么相差一个差值。

  ②相邻两条等高线的之间的闭合等高线,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:“大于大的”或“小于小的”。

 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,可根据示坡线(示坡线——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低处的短线)来判断。如火山口地貌。

  (2)看疏密

  ①在同一等高线图上,等高线分布越密集,则坡度越陡,等高线越稀疏,则坡度越缓。 若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一处,则该地形为悬崖、峭壁。

  ②在同—等高线图上,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,低处疏,则为凹坡(通视),反之为凸坡。(不通视)

  ③在不同等高线图上,不能根据不同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直接判断坡度陡缓,而要看清楚不同等高线图的比例尺、等高距的差别。要比较它们的陡缓,要看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与实际水平距离的比值,比值越大,坡度越陡,反之坡度越缓。

  坡度问题:等高线疏密,密集的地方坡度陡,稀疏的地方坡度缓;坡度=垂直相对高度/水平实地距离。

  (3)看走向

  ①根据等高线的走向,可判断某些地形的走向,如,山脉走向。

  ②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,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。

  (4)看凸向

  若一组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,则此处地形为山脊;等高线的向地势高的方向凸,则此处地形为为山谷(符合等值线的“凸高为低,凸低为高”的原则)。


 
上一篇:地理高考解题技巧  下一篇:地理高考复习答题技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