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utoCAD 3DMAX C语言 Pro/E UG JAVA编程 PHP编程 Maya动画 Matlab应用 Android
Photoshop Word Excel flash VB编程 VC编程 Coreldraw SolidWorks A Designer Unity3D
 首页 > 学习方法 > 初二 > 初二语文

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

51自学网 http://www.51zixue.net

  读懂字词自然成了理解八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古诗的突破口。51自学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,欢迎大家阅读!

  八年级下语文古诗赏析

  1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·刘禹锡

  巴山楚水凄凉地,二十三年弃置身。

  怀旧空吟闻笛赋,到乡翻似烂柯人。

  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

  今日听君歌一曲,暂凭杯酒长精神。

  【评析】前四句,写诗人因被贬23年,受沉重打击,内心愤愤不平、凄凉伤感。后四句情调变高昂,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,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。颈联: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,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。后来引申出“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”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。

  【练习】

  1. 请发挥想象,用生动形象的语言,说说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画?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,沉没的船只旁边,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;大自然中,枯死的树木前有千万棵树木竞相争春,呈现一派生机景象。

  2.“怀旧空吟闻笛赋,到乡翻似烂柯人”中的两个典故,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?

  引用典故,抒发作者对老友的怀念以及岁月流逝、人事全非的感慨之情。

  3. 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,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?

 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,病树前头万木争春,“沉舟”、“病树”是诗人自喻,饱含感慨身世、惆怅忧伤之情;后人将之引申为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这一自然规律,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。

  2、 赤壁·杜牧

  折戟沉沙铁未销, 自将磨洗认前朝。

  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。

  【评析】本篇是一首咏史之作。开篇以一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。后两句是诗人的议论,也是一种假设,如果天不作美,没有东风相助,那么周瑜就不会战败曹操,“二乔”就会成为曹操的战利品,深锁铜雀楼,供曹操享用。换言之,就是说当时从军事实力方面看,周瑜根本就不是曹操的敌手,之所以胜了曹操,那是因为老天作美,为周瑜提供了风向之便。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。

  【练习】

  1、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?

 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,小中见大。(折戟——小;赤壁之战——大;国家的命运——大)

  2、“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”是千古传颂的名句,它的意思是:

 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,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,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。

  3、试体会“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”两句议论的妙处。

 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,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,如果不刮东风,周瑜就有可能战败。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。 “二乔”并非普通女子,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。

  4、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D

 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,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。

  B“自将磨洗认前朝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,诗人心绪无法平静。

 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,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,胜者就可能是曹操,历史将重写。

  D在这首咏史诗中,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,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。

  3、 过零丁洋·文天祥

  辛苦遭逢起一经,干戈寥落四周星。

  山河破碎风飘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。

  惶恐滩头说惶恐,零丁洋里叹零丁。

  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

  【评析】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,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。二、三联抒发祖国即将沦亡、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。尾联: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,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。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。

  【练习】

  1.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,请结合对“山河破碎风飘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”两句诗的分析,来体会他的爱国情感

  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,个人沉浮紧系着祖国的安危。

  2. “人生自古谁无死?留取丹心照汗青”是千古名句,请简要分析。

  自古以来谁能不死呢,我要让自己的一片忠心永留史册。直抒胸臆,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,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

  4、 水调歌头·苏轼

  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

  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  【评析】“把酒问天”设问开篇,“不知天上宫阙、今夕是何年”将天上与人间作比,突出了他当时“仕”与“隐”的矛盾心理,词人不满现实,企望天上的纯洁。但天上恰如人间,同样不能圆满。苏轼遥望月宫,似与嫦娥共舞,身处瑶池仙境,起舞弄影的飘逸中带着几分酒后的轻狂。下片写实,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。“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”三句,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。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”三句,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,形成了一种洒脱、旷达的襟怀,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、不平,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,视为一体,求得安慰。结尾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 ”,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,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,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。

  【练习】

  1.此词中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: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;

 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: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;

 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: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 2.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乃千古名句。请对此句进行简要的评析。

  此句是说,惟愿(兄弟)彼此珍重,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美好的月色。表达对亲人美好的祝愿。进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,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。也表达了词人心胸开阔的乐观胸怀。

  3、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?由此还表现出他的什么特点?

  ①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 ②旷达的胸怀,乐观的生活态度。

  5、 山坡羊·潼关怀古· 张养浩

  峰峦如聚, 波涛如怒,山河表里潼关路。 望西都, 意踌躇。

  伤心秦汉经行处,宫阙万间都做了土。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!

  【评析】诗人是为“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”而“伤心”吗?不是,由“ 兴,百姓苦; 亡,百姓苦! ”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。隐含对百姓的同情,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。

  【练习】

  1.“峰峦如聚,波涛如怒”中“聚”和“怒”写得都很形象生动,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。

  把“峰峦”“波涛”的雄伟气势写得生动形象。“聚”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,“怒”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,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。

  2.诗人是为“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”而“伤心”吗?

  诗人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“伤心”。隐含对百姓的同情,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。

  3.“兴,百姓苦。亡,百姓苦”中的“亡,百姓苦”好理解,为何“兴,百姓苦”呢?

  一个朝代兴起了,必定大兴土木,修建豪华宫殿,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;一个朝代灭亡了,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百姓。此句议论精辟地揭示了封建统治给人们带来的苦难。

  6、 饮酒·陶渊明

  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

  问君何能尔,心远地自偏。

  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

  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

  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

  【评析】 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、了无挂牵、漠视名利、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。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,却不感到喧哗嘈杂,原因是“心远”,心中没有任何牵挂,所感受到的是,大自然的美景,生活中有酒即醉,采菊花,看飞鸟,望南山,悠闲自在,与世无争。“忘言”二字是贪图到“真意”的表现。

  【练习】

  1.体现这首词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。

  2.这首词将记叙、描写、议论两年、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,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,作简要分析。

  1—2两句记叙,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‘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,所以用“而”字做坚决的转折。3—4两句议论,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在“心境”中独立安闲的缘由。5—6句细致描写采菊的过程,并以所见写心境。“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”中间有“悠然”的心境,收尾两句抒发感情,“忘言”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。

  3. 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表现诗人悠然淡泊。的心情。

  4.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:有人认为“悠然见南山”好,有人认为“悠然望南山”好。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。

  “见”字好。“见”字更能显示出诗人悠然、淡泊,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,自然真切。“望”字好。“望”字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,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喜爱,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,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。

  7、 行路难·李白

  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馐直万钱。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剑四顾心茫然。

  欲渡黄河冰塞川,将登太行雪满山。闲来垂钓碧溪上,忽复乘舟梦日边。

  行路难,行路难,多歧路,今安在?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

  【评析】1—4句形象描绘了苦闷彷徨的情形:金杯玉盘,佳肴美酒,身为酒鬼却无法下咽,坐立不安这。5—6“渡黄河”“登太行”比喻努力实现自己的大抱负大目标,可是却四面碰壁是,道路不通,令人沮丧。7—8两句,精神又昂扬起来:当年姜太公、伊尹不是先苦后甜终成大业么?9句写面对现实,不由得痛苦而消沉。不过,诗人最后并没丧失信心。10—11句充满了自信与对理想不屈的追求:终有一天,我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。全诗感情激越,几伏几起。

  【练习】

  1.赏析“欲渡黄河冰塞川,将登太行雪满山”。

  想渡过黄河却看见冰雪堵塞了大河,准备登上太行又见莽莽的风雪弥漫高山。用比喻的手法,将“冰塞川”“雪满山”喻为自己遇到的重重阻力。照应题目“行路难”,抒写了诗人在长安经历仕途风波的体验和事与愿违的痛苦心情。

  2.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?

  姜太公碧溪垂钓,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,表达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,为统治者信任重用,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。

  3. 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为后人称道,试作简要分析。

 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,但仍将会有一天,乘长风破万里浪,挂上云帆,横渡沧海,到达理想的彼岸。此句把实现政治理想比喻为“长风波浪”,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、不屈的精神、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精神。

  8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·杜甫

  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。茅飞渡江洒江郊,高者挂胃长林梢,下者飘转沉塘坳。

 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,忍能对面为盗贼。公然抱茅人竹去,唇焦口燥呼不得,归来倚杖自叹息。

  俄顷风定云墨色,秋天漠漠向昏黑。布衾多年冷似铁,娇儿恶卧踏里裂。床头屋漏无干处,雨脚如麻未断绝。自经丧乱少睡眠,长夜沾湿何由彻!

  安得广厦千方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。

  呜呼!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!

  【练习】

  1.诗歌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实?

  战乱给普通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的社会现实。

  2.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风雨不动安如山”是千古名句,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和情怀?

  作者身陷困境仍关心天下,宁可独守茅屋亦希望天下百姓生活安稳温暖,这是作者的理想。体现作者饱览民生疾苦、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,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,和博大宽广的胸怀。

  9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·岑参

  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

  散入珠帘湿罗幕,狐裘不暖锦衾薄。将军角弓不得控,都护铁衣冷难着。

  瀚海阑干百丈冰,愁云惨淡万里凝。中军置酒饮归客,胡琴琵琶与羌笛。

  纷纷暮雪下辕门,风掣红旗冻不翻。 轮台东门送君去,去时雪满天山路。

  山回路转不见君,雪上空留马行处。

  【评析】前十句写“壮丽的雪景”,后八句写“送别”。惜别之情融会在雪景的描绘中(情景交融)。三、四两句用比喻描绘雪景而不是梨花,生动形象。指:一夜之间,突然春风吹拂,万千树木全都像开满了梨花。

  【练习】

  1、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是咏雪的千古名句,请简要分析其妙处所在。

  【胡天的大雪好像忽然一夜吹来春风,千树万树像梨花盛开一样的景象。此句用比喻、夸张的手法,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胡天雪的大与急,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。】

  2、“海阑干白丈冰,愁云惨淡万里凝”勾勒了怎样的雪景,起了怎样的作用?

  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,又为“武判官归京”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。如此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必将是无比艰辛的。“愁”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。

  3、是送别,为什么要咏雪?二者有怎样的联系?

  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,情景交融,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雪天地﹑愁云惨淡﹑苦寒难耐的景象,更能衬托出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怅然之情。

  10、 己亥杂诗·龚自珍

  浩荡离愁白日斜,吟鞭东指即天涯。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

  【评析】后两句用比喻,表示自己虽然已成“落红”甚至“化为春泥”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,今后仍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,尽自己的责任。境界高远,比喻精妙。

  【练习】

  1.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?

  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,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,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。

  2.请你对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”一句进行简要评析。

  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喻自己即使落魄不被重用,也愿为国效力。【落花不是无情的,就算是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。这是飞花的独白,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。运用比喻,表明诗人的心志,虽辞了官,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,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奉献全部力量。】

  【课外】

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·王勃

  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。与君离别意,同是宦游人。

  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无为在歧路,儿女共沾巾。

  【评析】古代送别诗大都情调低沉、忧伤。该诗却一反悲伤的风格,充满昂扬豪迈的精神。特别是颈联,写知心朋友同在四海之内,即使相隔天涯也如同近邻。形象精炼,意气风发,成为千古名句。

  【练习】

  1.此诗是送别的名作,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忧伤。

  2.这首诗的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”是千古名句,请说说它好在哪里。

  一洗古诗中悲凉凄怆之感,把儿女情长抛在一边,代以乐观豪迈之情。

  相见欢·李煜

  无言独上西楼,月如钩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。

  剪不断,理还乱,是离愁。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。

  【评析】“离愁”的愁不是一般的愁,而是再也见不着故国的亡国之苦,是由皇帝变囚徒的愁苦。“剪不断,理还乱”今天常被用来形容心情的烦乱复杂。

  【练习】

  1.对这首词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D)

  A、词中“无言”“寂寞”“清秋”等词语营造的凄婉、哀愁的情调,甚是感人。

  B、“丝”与“思”谐音,以麻丝喻秋思,生动贴切,深刻感人。

  C、作者身经亡国之痛,故而发出“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”的痛彻心扉的凄婉之声。

  D、“剪不断,理还乱”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,不但因为形象的比喻,更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。

  2.这首词从表面上看所表达的是一种离愁之绪,实际是表达作者的亡国 之思。

  3。请对“剪不断,理还乱,是离愁。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。”进行赏析。剪不断,理还乱” “丝”与“思”谐音,以麻丝喻秋思,写出了内心愁绪的烦乱,生动贴切,深刻感人。“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”写出了内心感受的难以言说。“剪不断,理还乱”现还形容某些问题头绪繁多,难以处理解决。

  登飞来峰·王安石

  飞来峰上千寻塔,闻说鸡鸣见日升。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。

  【评析】第一句用夸张突出塔高的气势,为后三句诗张本。因塔高千寻又立在峰顶,才有站在塔顶看日出的说法。也才不怕“浮云遮挡观日的目光”。其中包含:“要想头脑清楚目光远大,就要“站得高”才能看得远”的哲理。

  【练习】

  1.这首诗中,“浮云“一词的寓意是眼前的困难、障碍、挫折等。

  2.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,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?

  只要站得高,看得远,才能不怕阻挠,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。

  八年级语文课外古诗石柔《绝句》阅读答案及赏析

  绝句

  石柔①

  来时万缕弄轻黄,去日飞球②满路旁。

  我比杨花更飘荡,杨花只是一春忙。

  【翻译】

  我比那随风轻扬的杨花更飘忽不定,杨花的绝飞离散,仅仅忙一个春天。

  【赏析】

  【赏析】“杨花”,杨树籽,表面具毛,状同柳絮,古人常以杨称柳,杨、柳通用,如司空图《暮春对柳》:“萦愁惹恨奈杨花,闭户垂帘亦满家。”在古典诗词中,则用以表达某种愁绪,如北魏胡太后《杨白花》的“含情出户脚无力,拾得杨花泪沾臆”,苏轼《水龙吟·和章质夫杨花韵》的“似花还非花,也无人惜从教坠,抛家路旁,思量却是,无情有思”。诗人不仅把自己转徙流离的生涯和“飘荡”的杨花比,而且超出传统手法的窠臼,要同杨花比出个程度,在结构上递进一层,使其郁积于心的客愁乡情通过着力反衬,显得格外深切动人,从而取得从正面说难以获得的抒情效果。第二句,用点即点的手法收束全诗,至于何以要说“杨花只是一春忙”,这以后还有什么话未说,作者有心留下一段空间,由人猜想。

  【注】

  ①石柔,宋朝人,他一生远离故土,辗转仕途,曾任密州教授。②飞球:杨树籽

  (1)抒发深沉的乡思旅愁,是古往今来诗歌的常见主题,然而石 的这一首绝句在写法上却力求新巧,读来情感突出,诗意盎然。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。

  答:为了避免抒情空洞干瘪,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羁旅之愁,而是触物起兴,借杨花之随风漂荡、不能自主,比拟自己往来赴任,离别家园。化虚为实,把羁旅愁思溶化在具体的形象之中,读来情感突出,诗意盎然。另外,诗人不仅将自己的转徙生涯和飘荡的杨花作比,而且还要比出程度高低。“我比杨花更飘荡,杨花只是一春忙。”结构上递进一层,使离情旅愁得到有力反衬,更显深切感人。

  (2)诗歌在刻画杨柳的形象上,亦有独到之处,请以开头两句为例作简要赏析。

  答:对于杨柳形象的刻画,既有动态的描写,也有静态的描绘。上句“弄”字刻画出杨柳的动态,在飘荡的春风里袅娜摇曳的形状宛然眼前;下句“满”字看似描写静态,而在这静态中包含着过去飞落、现在仍在飞落、数日内还要继续飞落这整个过程的动态感。角度多变,刻画生动形象。“轻黄”一词,更巧用通感手法,颜色本无轻重,却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。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。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,便使人有“轻飘飘”的感觉。用触觉来写视觉感受,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。

  3、联系诗意,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感情。(3分)

  4.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,选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简要赏析。(4分)

  参考答案:

  3、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,不能自主,抒发自己离别家园,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。或: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,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。(意思相近即可)(4分)

  4、在借物(景)抒情、对比烘托、通感上任选一点赏析即可。

  ①诗人借景抒情,托物言志。借杨花的随风飘扬,不能自主,比喻自己离别家园,往来仕途不得安宁。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,贴切感人。

  ②对比烘托:“来时”与“去日”的对比,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,奔波的辛劳。杨花“一春忙”与我“更飘荡”的对比,更加显得深沉感人。

  ③通感:颜色无轻重,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。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。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,便给人“轻飘飘”的感觉。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,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,突出杨花随风飘荡的不能自主的无奈。(或答:此处的“黄”借代杨花。杨花随春风飘荡,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。一个“轻”字便可体现出这样的一种感觉。)(6分).

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相关文章:

1.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必背古诗

2.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

3.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

4.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

5.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十首


 
上一篇: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题  下一篇: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